Nikon Z7 × 阿爾卑斯式攀登:合力挑戰南湖金色山脈
作者 :沈紘煬 Hongyang Shen |共同攀登者 : 楊礎豪、林銘麒
<沈紘煬>
職業戶外攝影師。

<林銘麒>
大學時加入登山社,之後接觸攀岩與溯溪後迷上技術攀登,平時當挑夫鍛鍊體力與在攀岩場工作磨練攀登技巧。

<楊礎豪>
台灣年輕世代的攀登者,從攀岩、溪降、溯溪、大牆攀登、冰攀、雪地等技巧都有相當強大的能力,攀爬過中央尖山北壁、馬特洪、大喬拉斯北壁等高強度的攀登。
「阿爾卑斯式登山」是一種登山者須具備多項能力的登山方式,有別於一般人認知的爬山,可能還要具備攀冰、攀岩......等技巧才能完成的登山,因此需要大量的技術器材;在台灣鮮少有人願意背上這些設備去登山,在這樣的環境下如果還要背負一台可工作的專業相機又更累人了。不過近年無反相機的問世,猶然開啟了戶外工作者另一道曙光。
NIKON Z7 F4 35mm 1/3200 ISO500
兩年前,我為了尋找台灣可攀登高山,與攝影師 GPX2000(黃柏雯)、山社學弟林銘麒三人來到南湖,帶著手上唯一的一張關於南湖南峰(編按:又名南湖大山南峰,海拔約 3505m,隸屬太魯閣國家公園)西壁的照片來到此地。那時剛經歷完大雷雨的洗禮,狼狽地來到南湖南峰山腳下,在夕陽助攻下我們見到了台灣最棒的山壁:那是長達兩公里的完美岩壁,被夕陽整個染成金色,我們稱它為「金色山脈」。

兩年後,我與楊礎豪在攀岩館中聊到關於金色山脈的事,當時他正為其他山峰的攀登做準備,因此我們只是稍微聊一下,原本以為只是隨便聊一下,沒想到過幾個月後他就打電話來,並且詳細的詢問有關金色山脈的事,於是我們計畫三人去挑戰記憶中那黃金大牆,在出發前一週得到 Nikon 的幫助並表示可提供 Z 系列產品當支援。

我使用 Nikon 數位相機大概 12 年多的時間,從 D90、D5100、D7100、D800、D500,拍攝範圍從超過 15000 英尺的高海拔、-36度的極地、對電子產品不友善的溪谷、難以作業的峭壁上、潮濕的樹冠層......主要都是以戶外運動與野生動植物為拍攝對象。

這 10 年的時間我對於 DSLR 系列相機相當信任,在上述環境中,Nikon 從來沒有讓我失望,不管是相機在外凍成冰棒還是在瀑布下沖水拍攝從無失常。這次通過國祥嘗試使用 Z 系列的無反系統,一開始其實頗不信任,只因那時對無反的印象大概是不耐操、電力不夠、對焦不夠快等等,唯一讓我覺得可以帶著 Z7 出門的就只有他輕巧的重量;不過當時為了以防萬一還是帶了 D7500 跟 D500 出門——事後證明都是多帶的,為了攀登時的輕量化考量,D 系列都被我放在大本營中,只負責拍拍縮時與星空。
NIKON D500 F3 24mm 1/8000 ISO640
為了增加攀登的時間,我們花了一天走完一般登山客要花兩天才能到達的南湖山區,此時看到剛甦醒的雪山聖稜線。聖稜線為雪山山脈上最陡峭的路線,而我們要去的大概是中央山脈最陡峭的地段。
NIKON Z7 F4 24mm 1/3200 ISO1250
這次一起攀登的二位皆是台灣登山界的高手,包括年僅輕輕在世界各地破解困難路線的楊礎豪,其本身強大的實力在台灣攀登界內享有「台灣肌器人」稱號。
NIKON Z7 F4 24mm 1/800 ISO500
下午時抵達我們的大本營:10500 英尺的南峰山屋營地,等待著午後濃霧散去。
NIKON D500 F2.8 14mm 1/500 ISO100
終於在黃昏時刻等到本體現身的金色山脈本尊。
NIKON D500 F2.8 14mm 10s ISO4000
曾經有影評說道:若要帶著一部電影去無人島度過一生,那肯定要帶 BARAKA (編按:中文片名《天地玄黃》,是一部以地球與人類環境的關係為題材之紀錄片)。而如果要在台灣選一個地方度過餘生,首選肯定是南湖山區,因為這裡不會無聊。
NIKON Z7 F4 16mm 1/60 ISO1600
隔日一早因為高山清晨低溫而超級不想出門的我們,為了快速進入山區,我們連睡袋與燃料、食物、玩具的重量都省了下來,但是攝影器材就佔了 10 公斤。
NIKON Z7 F4 16mm 1/400 ISO800
這是南峰山區唯一的山屋,為早期山友所設置的避難山屋,山上工作沒有電力的供給。出乎意料的,Nikon Z7 顛覆三觀地省電,整趟行程下來電池都很健康,只花掉一顆電池的電力。
NIKON Z7 F4 35mm 1/5000 ISO800
為了錄影,我使用 FTZ + AF-S NIKKOR 16-35mm f/4G ED VR,而沒使用 NIKKOR Z 14-30mm f/4 S 原生鏡頭;搭載 FTZ 後,鏡頭對焦速度跟使用 D500 差不多快速,且沒有延遲現象,有 Nikon 鏡頭的玩家可以無痛換機了。
NIKON Z7 F4 35mm 1/400 ISO500
第一個攀爬天我們就來到了本次最長的路線,長達 110 公尺的南湖鯊魚鰭路線之下。陽光照射處為路線的頂點。
NIKON Z7 F4 16mm 1/500 ISO320
第一次在夏季的台灣高山上開繩攀爬,以往只有在國外才有機會體驗到。
NIKON Z7 F5 16mm 1/1000 ISO320
背景有聖稜線搭襯這景色在腦中想了好幾年。這是第一段繩距難度在 YDS 5.6~5.7(編按:攀登難度等級)的攀爬,因為我們從來沒爬過也沒有相關的攀登紀錄,唯一的資訊都來自於兩年前我在山屋方向用 400mm 焦段鏡頭所拍攝的照片,未知與變卦考量下我們由能力最強的礎豪先鋒,我先記錄最後再跟著攀爬。
NIKON Z7 F5 16mm 1/1600 ISO320
翻上稜線後比較簡單的第二段繩距,難度在 YDS 5.4~5.5 之間,為了節省時間這段我們自由攀爬,因為很輕鬆我沿路相機都掛著,Z 系列的輕巧優勢在此時展露無疑。
NIKON Z7 F5 16mm 1/2500 ISO320
雖然是比較簡單的路線,但對於傳統路線所需要的攀爬能力來說大概是天花板級別了。如果不是攀岩能力與經驗好的人,建議還是全程開繩攀登。
NIKON Z7 F5 16mm 1/3200 ISO320
Z 系列體積小的優勢在這種攝影自由高度受限的環境下表露無遺,即使需要臨時取材也能很快地拿出來拍攝。
NIKON Z7 F5 16mm 1/2500 ISO320
第三段繩距,裸露感最重的一段,岩壁開始變得光滑岩點縮小,幾乎都是指節與摩擦點。雖然難度依舊不高,但預防上面出現高難度關卡我們還是開了繩確保。
NIKON Z7 F5 35mm 1/1600 ISO320
第三段繩距的岩石表面,也是這條路線最有趣的一段,有相當的難度且高度夠沿途風景又好。
NIKON Z7 F6.3 16mm 1/4000 ISO320
岩壁上所架設的確保站,這個平台很棒,可以安穩地坐著相當舒適。
NIKON Z7 F6.3 28mm 1/800 ISO320
我從 2015 年開始在台灣尋找高海拔可攀爬的岩壁,去過玉山、奇萊、南湖等等比較險峻的山區。因南湖山區相當廣大,最後定在南峰這裡做第一次高海拔攀爬。
NIKON Z7 F6.3 16mm 1/500 ISO320
第四段繩距的頂點在之後相當簡單,難度最多就 5.1,我們收起裝備往山頂前進。
NIKON Z7 F16 16mm 1/250 ISO320
第一日的攀登頂點,雖然攀爬的時間很短暫,且南峰我也來過五次,但頭一次靠著攀岩抵達峰頂的感受不是以往走傳統路線抵達山頂可以相比的。
NIKON Z7 F4 58mm 1/1600 ISO320
這之後我們又爬了被我們稱作「王冠」的岩峰,但我偷懶沒帶到相機前往,在路邊拍完這張照片後我也跟上去一起攀爬,這條路線我們只在前往山頂時開了繩子。
NIKON Z7 F4 16mm 20s ISO2000
又一個銀河高掛的晚上,晚上我們討論著隔天要嘗試的路線。Z7 晚上拍攝沒有問題電池續航充足,拍了一個小時電池居然一格都沒少,機頂的 LCD 明亮好用,雖然機背按鍵不會發光有點小遺憾,畢竟對於用慣了 D500 發光按鍵的我來說常常會覺得困擾。
NIKON Z7 F4 16mm 1/4000 ISO500
我們選擇的第四條路線要抵達起攀點需經過一段陡升碎石坡,這坡度與不斷下滑的碎石是不少登山者的噩夢,但背工社(編按:以山岳往來搬運物資為職的工作者)出身的林銘麒這幾天扛下了大多數的重量。
NIKON Z7 F4 16mm 1/4000 ISO500
揹著攀登器材在這種碎石坡上移動格外艱辛,這也是大多數攀岩者不願意在台灣的高山上攀岩的原因之一。
NIKON Z7 F4 35mm 1/1250 ISO500
抵達岩壁邊,今天我們分兩路,由礎豪與銘麒攀登,而我則到處尋找拍攝點拍攝。
NIKON Z7 F4 35mm 1/800 ISO500
光是抵達起攀點的難度就高過了台灣大多數我們熟知的登山路線。
NIKON Z7 F4 46mm 1/2000 ISO500
本次最難的路線,難度在 5.9 一直到上方還有懸岩與裂隙,路線相當豐富。
NIKON Z7 F4 16mm 1/2000 ISO500
Nikon 的高反差保留一直都很強大,Z 系列繼承這優點,拍攝的天空與岩壁反差甚大但仍然保留了細節。
NIKON Z7 F4 16mm 1/320 ISO500
我們稱之為「肯龍稜」的一條路線,在瘦窄的稜線上戰戰兢兢的移動著充滿刺激與挑戰,這也是我喜歡阿爾卑斯攀登的地方。
NIKON Z7 F4 16mm 1/2000 ISO500
從另一角度看肯龍稜的第一段繩距,難度在 5.6 左右,比起大家都知道的劍龍稜陡峭狹窄許多。肯龍是一種劍龍科的大型蜥蜴,其屬名 Kentrosaurus 意思就是佈滿尖針的蜥蜴。
NIKON Z7 F4 16mm 1/2500 ISO500
離開那日的早晨金色山脈展現出她最美好的一面來為我們送行,四天的時間我們僅攀爬了這條巨大龍稜的一小部分,我們對於這裡的認知如同一日間的朝陽般才正要開始,如同開創世代的 Z 系列一樣,是個充滿未知與全新的未來世界。

Nikon Z7 是相當優秀的相機,使用幾日以來強烈建議跟我一樣原本對單反系統有疑慮的專業用戶去做設備的更換。

以下是我歸納的幾個 Z7 最大優點:

1. 輕量的機身 : 大概不用說明了,但對於使用 D500 跟 D850 的用戶,這真的輕超級多。
2. 較小的機身 : 對於一個戶外工作者來說,常常打包空間有限,Z 系列與它的原生鏡頭相當嬌小適合帶出門去。
3. 電池續航力 : 原廠標示只能拍 300 張的電池讓許多人相當不安,但實際測試了幾天拍了一千張以上電力還是有省,且其中還錄了好多段影片,這樣的表現相當值得信任。
4. 無須微調鏡頭 : 這點對於單反使用者來說一定相當頭痛,尤其是有大量鏡頭的用戶,Z 系列完全沒有這樣的問題。
5. 握把很深 : 握把的感受中 Z7 是我覺得嘗試過的無反相機裡最舒適的,對於常常要在岩壁上移動的我來說,好抓這點很重要。
6. 有機頂 LCD : 這個好重要,尤其夜晚長曝光時會感受到滿滿的善意,以前玩過幾台沒有 LCD 的無反覺得好痛苦。
7. 機身防手震 : 這個超棒的!對於常常要錄影的我來說這可以穩定畫面,有時可以偷懶不戴上運鏡設備。

雖說 Z7 對我們這群戶外拍攝者來說仍存在一些小缺點(例如單卡槽、無發光按鍵之類),但相信接下去的產品線會更加優秀與完善,畢竟這只是剛開始而已。

「Z 即是未來。」

Z7/Z6 產品規格表

畫素

4,570萬/2450萬

處理晶片

EXPEED 6 影像處理引擎

感光度

64-25,600/100-51200

連拍

9fps/12fps

對焦點

493/273(單點AF)

錄影能力- 4K

4K 30fps 全片幅錄影不裁切

螢幕

翻揭式,3.2” 210萬像素觸控螢幕

無線傳輸

SnapBridge(藍牙&wifi)

電池拍攝張數

ENEL15b-CIPA標準 330張

重量

675g 含電池與XQD卡

忠實呈現原本的樣貌:專訪日本攝影師小林賢伍帶著 Nikon Z6 紀錄台灣土地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