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超廣角銳利之作, Z 14-30mm f/4 S 評測
作者:NPS鄭鼎
前言:
距離Nikon上一次發表超廣角變焦鏡頭 Nikkor 14-24mm f/2.8G ED 迄今已有11年之久。2007年推出的14-24mm f/2.8在當時寫下許多新的里程碑,包括第一顆最大的凸面圓球前鏡片設計、第一顆恆定大光圈f2.8超廣角變焦鏡。而11年後的今天,Nikon終於推出Nikkor Z 14-30mm f/4 S超廣角變焦鏡,這11年之中,各家已陸續推出許多超廣角鏡,而14-24mm f/2.8 G 卻是Nikon F系列大三元中唯一未更新的鏡頭。因此筆者對這顆超廣角變焦鏡有著相當大的期待,本文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11年之中Nikon在超廣角變焦鏡上進步了多少。

超廣角變焦鏡在風景、旅遊攝影是不可或缺的鏡頭,廣角鏡的特色能夠誇張透視感,讓畫面更有張力。文章的開頭便先以Z7搭配Nikkor Z 14-30mm f/4 S的實拍高解析風景照作為開場
老梅是風景攝影玩家必拍的熱門景點之一。
Z7搭配Z14-30mm f/4 S拍攝風景,實現從中央到最邊緣皆銳利清晰的影像。
搭配CPL偏光鏡讓綠色更鮮明同時有減光的效果,慢速快門讓浪花猶如飄瞟的雲霧。
雖然說f/16的小光圈會讓畫質衰減,但細看解像力還是相當的好。
平凡的小溪流利用廣角鏡拍攝變得更有張力,慢速快門拍攝的流水有種靜謐感。
▲Z系列相機原生的ISO64感光度,即使白天也能降低快門,讓小溪產生如絲絹般的效果,同時有極致的畫質,筆者沒帶腳架,直接把相機放在石頭上拍攝
北部淺山不知名的小溪邊,透過廣角鏡頭拍攝也能變成如詩的風景畫

以上拍攝時筆者皆裝上CPL,能夠過濾反光,使得顏色更為鮮綠,筆者首次感受14mm可以直上濾鏡的爽快與方便。
右圖為使用CPL偏光鏡,可以過濾偏振光,讓顏色更鮮明飽和,同時降低反光。
Z 14-30mm f/4 S除了拍攝風景外,也很適合使用於空間攝影的領域。因為它的超廣角焦段、優異的邊緣畫質以及相機內置的變形補償。使用無反相機拍攝的好處就是所見即所得,連變形校正也能直接透過螢幕liveview實時預覽,讓筆者在拍攝空間工作時相當容易判定垂直水平,加速工作流程。以下為筆者使用Z 14-30mm f/4 S為房地產拍攝主視覺的成果(以下視覺皆經變形校正、裁切及人像修圖)
廣角鏡非常適合拍攝環境帶人的畫面。
光線透過雷雕窗花灑落一地,相當詩意。
黑白的空間和服裝,充滿優雅的人文感。
細緻的窗花細節充分展現。
幾何分割的畫面,透過相機螢幕即可精確的控制垂直水平。
即使狹小的茶室,透過廣角鏡也能拍攝全貌。
唐宋建設四季台大|暉宗
模特兒|伊林娛樂/周祥蕙、鄭宇倫
服裝|Silzence Style 東裝時代
妝|Autumn Olsen
髮|Sundia Hsu
鏡頭介紹:
作為Nikon Z接環的首支超廣角鏡,Z 14-30mm f/4 S有幾項獨特的設計,首先最引人注目的一點:它是世界首顆可附加前置濾鏡的全幅14mm超廣角變焦鏡。相較於F14-24mm f/2.8 G的凸面設計,Z鏡的前鏡片近乎平坦,可以直接安裝濾鏡(口徑為82mm)。不論是偏光鏡、減光鏡、漸層鏡或是最基本的保護鏡都可以直接安裝,這對於風景攝影而言是相當重要的一點,不需額外購買高價且體積較大的支架濾鏡,更經濟實惠。
再來從Z 14-30mm 恆定最大光圈f/4可以看出它在「S-Line」中的定位非頂級鏡,其鏡頭設計上相對簡潔,鏡身上只有變焦環、對焦環(可自定義為其它功能)與AF/MF切換開關。因為簡潔的設計使得它重量輕便(僅重485g)、體積輕巧。Z 14-30mm的體積能如此輕巧也歸功於它的收縮式設計(首顆使用收納式設計的超廣角鏡),讓鏡頭在未拍攝時長度向內收縮,長度僅僅8.5公分,非常適合攜帶出門。使用時只需轉動變焦環至14mm的位置即可馬上使用,不需按任何按鍵,操作直覺簡單。
筆者最初拿到這顆鏡頭的感受便是驚訝於Z 14-30mm f/4 S的輕巧體積重量,與14-24mm相比,Z鏡體積縮小52%,重量不到500g,旅行時可減少許多負擔,尤其是喜歡登山、戶外攝影的朋友,每次都希望能減輕重量,但廣角的焦段又不可不帶。這時14-30mm f/4 S根本就是Nikon Z系列用戶必備的旅遊鏡頭,且焦段比14-24mm多了24-30mm的部分,增加更多方便性,減少拍攝時需更換鏡頭的頻率。
接下來筆者整理了幾個Z 14-30mm f/4 S的重要特點:

01.全球首款可直接安裝濾鏡的全幅14mm 超廣角變焦鏡頭。
02.更輕巧的體積與重量(對比G鏡:長度減少1/3,重量減少1/2),GIF檔
03.相較於D850+14-24mm f/2.8的組合,Z系統重量減少了800公克,幾乎是一台機身的重量。
04.Z鏡標配奈米塗層,能有效減少重影與耀光。
05.即使不是高階鏡,全鏡仍有防滴防塵設計,於極端環境下也能安心拍攝。
06.新增自訂控制環,用戶可依自身使用習慣,將控制環設定控制光圈、曝光或無效果,非常適合在錄影時無段轉換效果。
07.搭配無反的最近對焦距離較DSLR更近,即使廣角鏡也保有特寫的能力和更淺的景深。

最後附上S鏡與G鏡的MTF圖比較,可以看出邊緣畫質大幅提升
鏡頭畫質測試:
簡介完鏡頭,相信大家跟筆者一樣期待,究竟這顆重量不到一杯珍珠奶茶重量的Z 14-30mm f/4 S畫質會是如何?尤其廣角鏡的光學設計上,要同時兼顧中央和邊緣畫質相對比較困難。剛好Z系統的口徑和法蘭距似乎能在廣角上展現優勢,所以筆者特別找了各家類似焦段或價位的鏡頭來一較高下,將這些品牌的超廣角各焦段做了一次室內與戶外的畫質比對,測試時為了避免按快門時所產生的震動會影響結果,全部拍攝皆上腳架並以電腦連線控制拍攝,拍攝當下亦即刻確認畫面對焦位置與銳利與否,再裁切同一位置進行比較:
(Nikon和Sony 無法關閉鏡頭校正或色差,所以評測統一開啟變形校正與色差,比對重點為邊緣的畫質。)
下圖為畫質比對時所使用的各品牌廣角鏡並列,Nikon Z 14-30mm f/4 S的體積異常的小:
比對的相機鏡頭組合如下:
Canon EOS R 轉接16-35mm f4L IS USM
SONY A7R III+FE 12-24mm f4 G
Nikon Z7 轉接14-24mm f/2.8 G 以及 Sigma Art 12-24 f/4 鏡頭
室內畫質測試:
評測的室內照片牆,14mm局部裁切位置為畫面右下邊緣,對焦距離為1.5米。
超廣角端14mm邊緣,Nikon Z鏡與Sigma不分軒輊,略勝Sony,F鏡與預料的相同,表現最差。
20mm畫面的裁切位置。
20mm邊緣,Nikon Z鏡和F鏡表現都很銳利,明顯優於Sigma art和Sony FE,細節處也略勝Canon。
24mm畫面的裁切位置。
24mm邊緣,Nikon 3顆鏡頭與Canon皆表現不俗,略勝Sony,Simga ART則是明顯的模糊。
30mm畫面的裁切位置。
這一回合,Canon 略勝 Z 14-30mm,但是30mm焦段,Z 24-70mm f/4 S表現最好。
室外測試畫質測試:
14mm畫面的裁切位置。
14mm超廣角端邊緣畫質比對,Nikon Z鏡與Sigma Art表現都相當優異,其次是Sony和Nikon G鏡。
16mm畫面的裁切位置。
16mm邊緣畫質,Nikon Z鏡畫質最扎實,與14-24mm f/2.8G落差極大,其餘表現相近。Z鏡光圈全開f/4邊緣畫質較14-24 f/2.8G 光圈縮到f/8 還要優異。
20mm畫面的裁切位置。
Canon在20mm邊緣畫質提升,Sony則在20mm邊緣較其他鏡頭略遜一籌。
24mm畫面的裁切位置。
24mm邊緣同樣是C與N表現較優異。
30mm畫面的裁切位置。
三顆鏡頭的表現相當接近。
逆光色差測試:
逆光的色差控制,以Canon最優,其次是Sony和Nikon,Sigma Art 邊緣色差最為明顯。
上面的測試結果與筆者自己使用這顆鏡頭一段時間後的感受相差不遠,就筆者自身的感受而言,目前S鏡確實將Nikon無反鏡頭的光學品質推向新的領域,不論任何焦段,光圈全開的狀況下,S鏡的畫質扎實銳利,在拍攝時可以無所顧忌的以全開光圈進行拍攝,全焦段光圈全開的表現都比F鏡14-24mm f/2.8縮到光圈f/8還要好。就這次的測試綜合而言,Nikon 14-30mm f/4 S鏡在各方面表現都相當優異,尤其它的體積和重量幾乎只有它牌的一半,價格甚至低於副廠S鏡,可以說是非常夢幻的規格。
接下來與大家分享筆者使用Z 14-30mm f/4 S 旅遊與日常生活隨拍的大檔
瀨戶內海藝術祭,豐島街道一景。
豐島美術館無法攝影,所以只好拍攝它的紀念品商店。
廣角鏡搭配Z7防手震即使室內拍攝仍可使用最好畫質的 ISO 64來拍攝,懸吊的陶瓷藝術品蔓延整個房間,只有廣角鏡才能夠將全貌記錄下來。
上面兩張照片為同一個展間,14-30mm可特寫也可拍大景,非常實用。看藝術品大時部分都使用這顆鏡頭就夠了。
使用偏光鏡讓海的反光降低,呈現很透的藍綠色。
杉本博司在直島的護王神社,有個著名的水晶的透明階梯通往地底。
廢棄煉銅廠改建的犬島美術館外觀。
Z系列無反的最近對焦距離更近,所以即使廣角鏡也可以有淺景深。
藝術品與環境融合的相當好。
高松名勝『栗林公園』,隨手拍都是美景。
使用偏光鏡降低反光讓水底的魚也都能被看見。
日本人非常注重整潔,連湖面上的落葉也會撈乾淨。
廣角鏡讓松樹蔓延彎曲的感覺更加強烈,更有張力。
金刀比羅宮據說是日本人一生必爬的神社,本社要爬785階,最高點的奧社共有1368階。
爬到最高點奧社所拍下的美景。
接下來是使用Z 14-30mm f/4 S來拍攝住宅空間的作品(經變形校正和裁切)
▲連畫面邊邊角角都銳利清晰。(空間規劃|艾摩慷設計有限公司)
▲廣角鏡可以拍出池上的遼闊感。
池上一望無際的稻田和山景,相當療癒。
台東阿朗伊壹古道的180度海景。
阿朗壹途中發現的石頭平衡藝術,現場風頗大也沒有倒下來。
這裡是台灣最原始的海岸線,平時沒有人煙,需申請才能進入,但仍無法避免大量的海漂垃圾。
直接將相機放在地上曝光。
台東森林公園活水湖一景。
沙珠灣海灘。
茶壺山制高點。
知名的黃金瀑布。
廣角鏡把小小的礦坑遺址拍得更寬更大。
蘭花溫室,每個葉片都極為銳利清晰。
▲以超廣角鏡頭逆光拍攝來看,14-30mm f/4色差控制非常優異
2019台灣文博會系列展,使用14-30mm f/4 S來拍攝非常適合
▲搭配Z無反機身的五級防震,讓低光源拍攝也能有很好的畫質。
▲筆者最喜歡無反的地方在於防震,即使手持都能擁有如同上腳架的畫質。
▲直接對著太陽逆光拍攝,反差依舊非常好。
總結:
筆者使用Z 14-30mm f/4 S的這一個多月來,認為這支鏡頭各方面以入門鏡而言表現得相當完美,充分發揮了Z接環的絕佳光學性能與便攜性。是世界第一顆可以直接裝上濾鏡的14mm超廣角變焦鏡,輕巧的體積,畫質表現優異,在焦段上對比14-24mm有更廣的焦段範圍,擁有更豐富的畫面變化。他的最近對焦距離為0.28mm,擁有相當的近攝能力,即使廣角鏡頭也能突顯主體。另外超廣角鏡頭的特性可以將狹小的空間變得廣闊,但這樣的特性會使靠近畫面邊緣的直線彎曲變形,但14-30mm f/4 S搭配無反相機內置的變形補償輕鬆解決了這樣的問題,永遠跟鏡頭變形說掰掰。 就小三元而言,筆者認為14-30mm f/4 S做得相當出色,也許尚未到達極致,例如較為塑料感的鏡身,沒有對焦尺表、自訂按鈕...等。因此筆者期待明年推出14-30mm f/2.8 S時,會有更多頂級技術放在上面。就以價格、體積、重量、畫質各方面綜合評估,Z 14-30mm f/4 S是一顆作為旅遊、風景攝影、空間、活動,甚至在人像攝影上是一個很令人心動的選擇。

目前Nikon 「S-Line」鏡頭群已陸續推出Z 24-70mm f/4 S、Z 35mm f1.8 S、Z 50mm f/1.8 S、Z 14-30mm f/4 S、Z 24-70mm f/2.8 S,而目前推出的無反鏡都充分展現Nikon將無反的法蘭距縮短、鏡頭口徑放大後帶來的優勢:銳利的邊緣畫質,更近的對焦距離,更良好的色散、色差控制、更適合錄影使用、更安靜精確的對焦...等。而Z 70-200mm f/2.8長焦S鏡、及超大光圈 Z 58mm f/0.95 S 也都會在今年推出,筆者對於這兩顆鏡抱持著相當大的期待,一是70-200mm的焦段在筆者工作中是最常用的一顆鏡頭,二是58mm f/0.95 S是Nikon宣示無反光學技術的極致展現。以這幾年Nikon推出無反鏡頭的速度來看,不難看出Nikon想要搶下無反市場的決心,因此希望未來Nikon能夠有更多突破規格的鏡頭和機身,帶給用戶更多的驚喜與選擇。當然筆者還是非常喜歡Nikon D5/D850精準的對焦和反應,目前雙系統同步使用,視工作的需求來決定。
Z 14-30mm f/4 S鏡在價格、畫質、體積、重量各方面來看,是具有突破性和競爭力的好產品。
本文皆拍攝RAW檔經Adobe Lightroom 調色(非原廠色調),轉檔100%大小,邊緣未裁切(除房地產視覺和空間攝影外)。

請指正,謝謝。
筆者簡介:鄭鼎 https://crazydean0420.myportfolio.com

NIKKOR Z 14-30MM F/4 S 產品規格表

類型

Nikon Z 接環

格式

FX/35mm

焦距

14 – 30 mm

最大光圈

f/ 4

最小光圈

f/ 22 

鏡頭結構

12 組 14 片 (包含 4 塊 ED 鏡片、4 塊非球面鏡片、附有奈米結晶塗層的鏡片及附有氟塗層的前端鏡片)

畫角

 FX 格式:114° 至 72° ;DX 格式:90° 至 50°

焦距尺

刻度以毫米標示 (14、16、20、24、30)

對焦系統

內部對焦系統

最短對焦距離

所有變焦位置均距離焦平面 0.28 m (0.92 ft)

光圈葉片數

7 (圓形光圈孔)

塗層

奈米結晶塗層、氟塗層

濾鏡接口大小

82 mm (P = 0.75 mm)

尺寸

約 89 mm 最大直徑 x 85 mm (鏡頭伸縮時,由鏡頭接環邊緣起計)

重量

約 485 g ( 1 lb 1.2 oz.)

自動對焦

內部對焦

對焦

自動、手動

NIKKOR Z 14-30MM F/4 S

41,900 優惠價 33,900

更多詳細資訊
Nikkor Z 14-30mm F/4S 超廣角表現與現代風景創作